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 Matrix 」
记得在2016年的时候,出版社就曾强烈建议我们马上推出《战略简史》这本书,原因是书中关于咨询行业的内容,非常贴合大众由于《我的前半生》这部剧对咨询行业产生的热情,应该会让《战略简史》大卖。
但是我的结论很明确,那根本不是真实的咨询行业,我们也不应该传递那种信号。但是在后来在很多场合,却仍然有很多来自不同领域的朋友问我,咨询顾问是不是就是剧中的人物那样,各个谈吐不凡、妆容精致、长相英俊、穿戴奢华、年薪百万、有闲有暇。说实在话就个人来说,我也确实很想那样,但是这六个形容词我恐怕连一半都满足不了,不过这很可能就是外部市场对咨询行业的理解。
奇特的反差
在行业内部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经常会与很多国际、国内咨询公司的顾问进行交流,也会收获大量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总体来讲以吐槽的居多,没日没夜的加班,难以解脱的压力,效果不明的项目,不讲道理的客户,再加上每天都在脑中萦绕的DDL海量的To-do-list,让很多人身心俱疲,甚至开始怀疑选择做顾问是个巨大的错误。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充当了知音大姐的角色,让他大家在吐槽之后,能够再度鼓起勇气杀入项目之中。但是在我们创业的漫长时间里,似乎对咨询行业充满憧憬和热情的人已经变得相当稀缺,甚至有些另类了,以至于我们说热爱咨询已经变得如此的不合时宜,反倒是咨询行业已成夕阳产业的论调却总能迎来拍手称道。
但是如果再从产业面来看,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现在不仅成熟企业因为十四五、数字化、碳中和等各种主题来寻求咨询公司的帮助,互联网公司也在逐渐因为业务转型成为了咨询公司新的客户群体,甚至很多创业公司也在投资人的支持下,开始寻求咨询公司的建议。所以从我们的研究来看,咨询服务需求的迸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咨询公司这一侧来看也是如此,据我们了解不仅一些顶级咨询公司业务在近年有巨量的增长,我们合作较多的清流机构发展的也相当迅速,还有很多大型企业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咨询部门,而看到机会新成立的咨询公司也不在少数,所以说中国的咨询行业在走下坡路,这个结论很难成立。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特的反差,一方面是唱衰咨询行业的声浪一直此起彼伏,另一方面想进入咨询行业的却仍然是人山人海。这种怪异的现象这不仅让想投身咨询行业长期发展的新人无所适从,也让很多对咨询感兴趣的行业外人士摸不着头脑,以至于我们这个长期研究咨询行业的第三方也觉得有些离奇,难道我们所在的咨询行业不是同一个咨询行业吗?在我们看来,造成这个反差的根本问题是虽然很多人都接触过咨询,看似对咨询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实际上却缺乏对咨询行业真正系统的认知,并且大家都是从自己视角来看问题,虽然也能得出自洽的结论,但是实际上只是盲人摸象的片面结果。
扭曲的印象
很多朋友可能对我这个结论并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已经在中国咨询行业叱咤风云了二十年甚至更久,甚至在咨询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就已经入行,怎么可能不了解这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行业呢?但是现实里市场的剧烈变化,却在推动咨询行业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飞速发展。或许一位在战略咨询领域有着20年经验的资深顾问早就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专家,但是他很可能对设计咨询的基本问题都会摸不着头脑。而随着各个领域专业的纵深发展,隔行如隔山的情况在咨询行业的细分市场中更是普遍存在。所以对于一个咨询顾问来说,现在能够成为特定行业中特定领域的专家已是不易,想吃透特定行业和特定领域的咨询业务就更是困难,更何谈对整个咨询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都有深刻、全面甚至动态的认知了。
而且,这点对于已经入行的咨询顾问来说,其实也没有必要。咨询行业每个细分市场的差异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咨询行业市场的总体情况几乎与特定细分领域和个体咨询公司缺乏明确的关联,而倒是与其目标客户群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关注和服务好客户的价值,远大于了解咨询行业发展趋势的价值。再加上绝大多数顾问在社交网络中都属于沉默的一群,限于工作负荷的压力和业务保密性的要求,国际咨询公司很少有人会在公开场合谈论咨询公司和咨询行业的发展,他们甚至没有很多空闲的时间来在朋友圈中呈现自己的存在感,从而使得咨询行业愈加神秘。
而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反而从另外一个维度打开了这个神秘行业的窗口,使得人们终于可以通过一些内部人的声音来管中窥豹的了解这个行业的细节。但是自媒体过度主观化的表达,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不少咨询顾问在知乎上吐槽咨询行业和劝退新人。其实通过自媒体宣泄心中的工作压力这点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业内人的吐槽却给不解情况的局外人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另外一种则是目的性表达,很可能是某些求职机构为了提升业务,而美化咨询行业的吸引力,而把行业描绘成百万年薪,炫酷高大上的理想工作,而这也赋予了外行人很多不切实际的认知。最终这两种主观化甚至有些极端化的表达,使得咨询行业给外界的形象总是在天使与魔鬼之间徘徊。
总而言之,沉默的行业群体、有限的信息渠道和主观化的表达,使得炫耀咨询行业的高大上和吐槽咨询行业的苦累烦同时存在,才使得这个本来就很复杂的行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前几天跟朋友聊天还谈到这个问题,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慎思行成立的初衷,就是用客观的方式给大家呈现一个真实的咨询行业。那到底如何来做呢,我们采用的是最笨的方式,就是首先承认咨询行业本身的复杂性,然后从各个维度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再通过客观的结果,来给市场呈现一个真实的咨询行业。在七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对国内和国际咨询行业的发展历史、人才管理、品牌发展、细分领域、市场影响等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我们始终认为,面对在发达市场拥有百年历史的咨询行业,只有通过对咨询行业的深入研究,增强市场对咨询的理解,才是推动咨询行业在中国实现更大价值的关键。
正确的方法
从我们的研究来看,咨询市场至少存在三个非常典型的特点,而这三个特点也是我们还原咨询行业本来面貌的关键,但是事实上由于缺乏很多数据和信息我们现在仍然很难真正完整地还原真实的中国咨询行业,但是好在我们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理解这个市场真实情况的方法。
复杂:这是咨询行业的第一个特点,全球和中国市场皆是如此。从咨询服务本身的性质来看,似乎在任何行业和职能领域积累到了相当的境界,输出经验和方法具备实际商业价值后,都可以成为咨询服务,这就决定了咨询服务存在的普遍性。就是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会存在相应的咨询服务。而咨询服务存在的普遍性,进一步则决定了咨询市场的分散性,也就是说针对各个行业、职能、主题和业务的咨询形成了异常复杂和高度分散的市场。曾有国际研究机构统计,即便是最大型最领先的机构在全球咨询市场中也只有百分之几的份额。除了分散之外,各个细分领域之间还有着的巨大差异且遵从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使得前面提到的隔行如隔山的情况在咨询行业非常普遍,最终构成了这个市场的复杂性。所以对于这个方面,我们的结论是,由于咨询行业是如此的分散复杂,其实很难一概而论的讨论咨询行业的发展,而必须针对具体细分领域进行具体分析。
独特:这是咨询行业的第二个特点,也就是说咨询行业作为服务业中,位处高端的专业服务领域,所遵从的是与一般业务完全不同的规则。曾经有很多朋友建议我们做一个咨询行业的平台,甲乙双方可以在上面进行项目的合作和交易。在现实中也确实有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创业,但是我觉得目前这完全行不通。因为平台发展壮大的关键在于流量或者更具体点说是交易量,而交易量从根本上讲所依赖的,则是甲乙双方都能有明确价值认知的标品或者标准化服务,而咨询服务恰恰不是这种标品,而是定制化服务,所以这种平台是不太不可能成功的。此外咨询公司自身的业务无论是推广还是创新,都与一般产业有着巨大的不同,由于服务本身的复杂性,使得价格战、品牌战这些制造业的常规手段很难在咨询行业有真正有效果。所以结论是,对于咨询公司的发展非常独特,因此不能用制造业的思维、有形产品、成本导向的思维来进行思考,专业服务行业有自身独特的发展逻辑。
易变:这是咨询行业第三个特点,其实影响咨询行业发展的因素众多,这其中远不止商业和经济因素,也包括历史和文化的作用,还有着很强的时代烙印,毕竟咨询行业只有真正满足时代和市场的需求,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而咨询公司这样由人和知识组成的机构,在应对变化上也有着很强的灵活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同阶段和不同时代的咨询行业有着巨大的不同,早期的咨询公司仅仅是在提供市场研究和内部审计等简单的服务。而随着企业的全面发展则开始逐渐引入战略和管理成为了企业的智囊,而现在则正在因为各个行业和专业领域的纵深发展,转型为专业的合作伙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咨询行业与过往人们的所以了解的咨询行业正在发生更加巨大的变化,甚至于已经很难说得清顶级咨询公司的服务构成了。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的结论是,了解咨询行业,不太可能以固定的眼光和传统的视角来看待,与时俱进早就是咨询公司的特点,只是咨询公司们的改变比较低调不为人知而已。
所以,从以上三点来看,你很难跟我说咨询公司合作过很多次就了解整个咨询行业,也无法说我创立了一家咨询公司就知道咨询公司到底如何发展,更无法说我现在在某个细分市场做的风生水起,就能预判咨询行业的未来。所以所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人士、不同年段不同机构的咨询顾问,虽然都可以展现他们对咨询行业的理解,但是其实他们所展现的都是咨询行业在他们眼中的一个片段或者一个侧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形成前面提到的人们对咨询行业印象如此反差的根本原因,如果按主席在《矛盾论》中提到的方法来说,应该是咨询行业存在一个根本性的矛盾,也就是大家对咨询行业的有限认知与咨询行业本身复杂性的矛盾。形成这个矛盾的内因来自于咨询行业本身由于市场发展所带来的复杂性,而外因则来自于信息或许渠道的有限性和各种市场片段信息和噪声的干扰。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用主席的话说则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用一般性的规律一概而论。从这个视角来看,注重学习和坚持调查研究的态度,才是真正认识咨询行业的关键。当然这需要从一些关键的问题开始。
关键的问题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感谢那些经常和慎思行交流的朋友,虽然我们在咨询行业工作了很多年,但是从前面提到的咨询行业的三个特点来看,我们也不能说自己就真正理解这个行业,只有不断的交流、感知、研究和分析才能形成对这个行业比较整体和动态的认识,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收获了朋友们很多很有价值的问题,他们让我们能够从各个视角来更系统的看待咨询,而在不断尝试回答这些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也深化了我们对行业的理解。
对于「 入行群体 」,主要是学生和MBA群体,这也是我们交流的比较多的群体,作为新来者咨询行业或许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全新世界,所以有些时候他们会问出一个看似无知但相当本质的问题,比如咨询行业到底是做什么的?到底什么才是顾问们说的咨询行业?咨询公司到底给客户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去做咨询顾问?似乎不打破砂锅问到底,就永远也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
对于「 职业群体 」,也就是现役的咨询顾问,这是我们交流最多的群体。他们中的一类在探索发展的空间,另一类则在寻找从业的意义。所以问的问题更加具有对比和自省的意味,现在的咨询跟以前的咨询到底有什么不同?国际咨询与本土咨询有什么不同?报告交给客户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项目没有产生直接价值?客户说要落地,那到底怎么来落地?
对于「 企业群体 」,也就是咨询公司的客户,很多是企业的老板、战略部门或者其他职能部门,他们心中也有很多的疑问,比如咨询公司到底是怎么做事情的?为什么咨询顾问有那么高的工作效率?怎么跟咨询公司合作才能获得最大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吸引或者培养出来像咨询顾问这样的人才?
对于「 转行群体 」,这类更多的是来自企业和咨询行业的相关领域,他们已经在自己原有的领域有了扎实的积累,无论是主动被动,他们有的是想重拾原来对咨询行业的梦想,有的则是希望探索这个有所耳闻但是仍然颇感神秘的领域。所以他们的问题是,到底我还是不是适合咨询行业?企业人转行咨询的难点在哪里?我过往的从业经验对进入咨询行业到底有什么帮助?咨询公司的方式我能否适应?
对于「 创业群体 」,我这里指的是创业做咨询公司的群体,他们要么是有着多年经验的业内资深人士或者自身顾问,要么是敏锐感受到市场脉动的新锐群体,在他们看来咨询行业不仅是发挥个人积累的平台,也是把握市场机会的载体。但是到底如何获得客户?如何提升咨询公司的品牌和影响?如何经营好一个咨询公司?如何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始终都是萦绕在他们脑中的问题。
对于「 关联群体 」,这类则主要是咨询公司合作伙伴包括数据、研究和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等等,他们看似熟悉咨询但又不真正理解咨询。但是受到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他们的业务正在逐步向咨询服务靠拢,所以他们想知道做咨询到底是在做什么?自己做的事情与咨询有什么差别?自己能不能做真正的管理咨询?
以上我所罗列的这些,都是不同朋友问过我们的问题,而在过往的7年里我们也在不断的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当然,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说出自己所理解的咨询行业,但是不可否认每个人也都对咨询行业有很多尚待解答的问题。
而为大家呈现一个更加真实的咨询行业,正是我们在清流学苑推出启航营的目的所在。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过往7年的研究,帮助大家拨云见日还原一个真实的咨询行业,也希望用我们的热情能够帮助更多的朋友解答关于咨询行业的疑惑,但是我们最希望的还是证明咨询存在的价值,给对咨询行业拥有热情的顾问,一个全力以赴的理由。
文章作者 | 慎思君
个人微信 | hello_S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