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罢艰险,又出发”,这是一句来自86版《西游记》主题曲中的歌词,为什么会想到这句歌词呢,这主要源于我们近期与一位咨询业内资深长者的交流。
即便作为咨询顾问,也不得不说他的确是一位非常犀利的前辈。过去几年,在和咨询公司打交道的过程,时常会面对来自合伙人们善意的“挑战”与真诚的建议。
而这一两年中,我们也在极力地思考想要构建的未来是什么,虽然轮廓正在变清晰,但我们也勇于直面未知与不确定。
因此,征得同意后,将这段有益的对话整理下来,不仅作为我们自己落地战略的反思与警醒,也分享给所有关心慎思行的朋友们,告诉你们我们想要去哪里。
“我非常尊重你们做的很多事情,包括翻译《战略简史》,推出“清流计划”和战略人峰会这些努力。而且我认为其中的很多事情确实对中国咨询行业和战略管理领域的发展是有意义的,甚至是具有首创性的。不过,大家创业做事情,不应该仅仅是因为情怀,那个很难长久。而且你们慎思行都已经做了7年了,看起来还只是在做公众号、发文章、搞活动…即便你们做的事是对的,但是你的模式在哪里,你这个事情能够持续的理由是什么?”
这个您可能对我们了解还不是那么深入,如果7年只是在搞公众号做活动,那确实没有必要在做下去了。实际上,我们很早就有自己的业务了,只不过我们觉得慎思行应该是一个推动战略与咨询领域发展的严肃窗口,所以为了保证客观独立,我们很少通过平台来推广业务。
如果您关注我们,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战略与咨询领域的第三方研究服务机构,服务咨询公司和企业客户的。只不过我们不做咨询项目,因为那与我们跟咨询公司合作有冲突。如果要做咨询项目,我们可能也就不一定要从咨询公司出来了。
“那你们给咨询公司做什么,给企业又做什么呢?”
咨询公司的部分,刚开始慎思行的起点在新媒体,所以很自然我们会主打传播思想和营造氛围这个部分,所以后来慢慢地帮助咨询公司推广影响、传播观点就成了我们的一项服务。
其实,清流计划的推出最初也由此而来,但是我们主要看中国咨询市场的Mid-Sized Market。因为相比外资咨询,本土咨询公司即便做的再好也难以获得市场的认知,而且中国企业随着成熟也需要更多精专和高性价比的选择,所以基于我们的专业和经验,帮助市场发现一些不为人知,但做的确实不错的精品咨询公司。这其实对于咨询公司发展和满足企业需求都是好事,对于我们则算是解决了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是挺好的吗?
“那你们现在清流计划有几家公司呢?”
三家。
“只有三家?我相信这不是什么像样的业务,我相信你们也想过吧。整个中国咨询公司的市场有多大,能够符合你们标准的有多少家,愿意花钱的能有几家,很多咨询公司自己生存都很难。即便他们愿意出钱,我相信咨询公司也比企业难伺候多了,你们想从他们身上赚钱,这个不太现实吧?”
哈哈,确实挺难的…每年申请的咨询公司不少,都在双位数,但是能进来的比较有限。一方面是我们标准比较高,有一套自己研发的审慎性研究体系。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咨询公司在细分市场做得很好,因为认为清流计划短期对他们没有直接商业价值,所以也不太在乎这个事儿。当然如你所说,咨询公司作为客户是很挑剔的,比企业客户更难伺候,他们会给我们找问题提建议,不过好在大家都是非常专业的,很多事情沟通清楚了大家都能劲往一块使。
其实赚这个钱,倒不是因为这块市场有多大,或者能够从咨询公司那里收多么高的费用,而是因为我们把清流计划定义成给精品咨询公司的一项专业服务,并通过可持续的模式来帮助他们提升影响、发展人才和获得业务。这事确实很难,事也不大,目前还只有三家。
但清流计划似乎在业内的影响力很强,拜访那些常用咨询服务的客户时,他们总会问问清流计划最近有什么新的专业公司进来。事实证明,这是一项有价值的服务,而且今年会投比较多的精力在清流体系的建设上。
不过您说的对,这个市场规模小、客户支付意愿差,确实没什么发展空间,所以没人愿意做。但是我们的判断,清流机构比较理想的情况也不会是很大的一个群体,不过无论是在人才端,还是企业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咨询市场真实存在,我们是非常看好在这个平台上所能够汇聚的专业资源,以及再生长出来的业务机会,我们也正在探索。但是,怎么说呢,如果这个事儿对,但不太赚钱,或者说比较难,难道就不值得做了吗?我们自己得先有逆流而上、做难而正确事情的清流精神。
“你们确实是很理想化啊,短期形不成一定规模的业务,还投入那么多有什么意义呢?刚才也没说企业端的事呢,看到你们之前搞了战略人峰会,貌似在业内反响还可以,不过这样规模的活动,市场上也已经非常多了。“
您不是第一个这么说的人,但是我们也总改不了理想主义情怀。清流计划只是我们服务咨询公司的一个方式,这个要来澄清下。面对企业,我们主要是解决战略能力问题,涉及从思维到组织等等,这些主要通过内训和研讨来展开,过去几年也积累了不少知名企业的案例。
回到峰会这个事情上来,中国一直不缺活动,但是垂直做战略相关的几乎没有,因为受众很窄,难以规模化。战略人峰会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更像是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舞台,可以让在中国正在迅速崛起的战略人群体来分享交流,相互学习,“往外看”对于思考战略的人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原来有参加过一些海外举办的类似活动,所以特别希望能够有中国市场自己的版本,融合中国市场特色。所以整个活动是我们独家主办以控制所有环节,克服了不少困难,不过最后的结果对我们来说是超过原本计划的,而且明年还会有。
”能有一定规模战略部的企业就不多,而且不少战略团队的人都是咨询公司过去的,所以这个要求也不容易满足。我怎么感觉你们挑的都是这么难干的事儿呢,给咨询公司做咨询,给战略部门讲战略,这都是在聪明人头上收智商税(笑)。别人都是在割韭菜、吹泡泡、赚大钱,你们这个是去取经,路程艰难啊…“
其实也不难,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去做研究啊。因为中国这个战略与咨询领域,大家可能觉得问题在于市场环境,在于政策导向,在于人才能力。我们觉得归根结底还是时间太短、发展太快了,您在行业做了这么久相信也有体会,玩得明白归根结底是时间和经验堆出来的。
”这些研究不少我都看过,确实做的还是很深入的,也能看出来你们确实用心了,但是感觉还是自娱自乐,干了不少事儿,影响有了,实际却没什么商业价值。咨询行业真的因为你们有所改变了也不现实。不过整体咨询行业走下神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现在招人难,新人的离职率也高,人都在往互联网公司跑,吸引力大不如前。能人不愿来,来人留不住,连我们外资咨询都这样,本土咨询更甚,要扶起来也很难…你们还要在这样的市场投入,也真是没有把自己的时间当回事…“
估计创业初期,我肯定会跟您争论一下,现在我倒比较平和了,不瞒您说,不少人有类似的建议给我们。您说的显然是对的,但是这也有个视角和出发点的问题。咨询走下神坛这个事儿我是认同的,想当年我这个非北清复交的毕业生,也申请过您所在的和其他的国际咨询公司,但显然是被干掉了很多轮,后来才曲线救国的。我是想说,走下神坛不见得是坏事,也是成熟的一种标志,原来被捧得太高了。以前咨询公司的门槛高,非顶级高校不要,现在放开的心态,其实没什么不好,其他学校也不乏优秀人才。
唯一的问题是大家确实觉得咨询行业不像以前那么高大上了,这使得不少学生觉得咨询不再是自己的首选行业,或者说即便来了也是带着个镀金的心态,干两年就走。这使得顾问们对咨询行业所追求的专业精神越来越淡薄,我看这个倒是更根本的问题。
但是我相信中国这么多人,这么多毕业生,真心想做咨询的还是有的,而且咨询行业本身的人才吸纳量也没有那么大,所以我觉得充其量是人才的挑选和管理难度增加了。这不也正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吗?
如果我们能够影响更多真正喜欢这个领域的人,不是刚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当然您说的本土咨询的问题也是存在的,但是换做他们的视角,难道他们不想发展吗,他们不想做得更好,卖得更贵吗?他们肯定也想啊,但是又有谁能够帮他们呢。所以说这些事可能短期商业价值有限,但是长期意义还是很大的。
不过难是肯定很难了,没资源没资本,赚钱的事儿早就被人抢没了,也不会轮到我们,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做,但是如果我们愿意耗时间来做这个事儿呢?
这个跟取经确实有点像了,您说是取回真经这个事儿的影响大呢,还是取经的过程影响大呢,显然是取经过程《西游记》的影响更大吧。话说您做了这么长时间的顾问到最后,追求的又是什么呢?
”你这还不争辩,看来做顾问的本事是一点没荒废。中国市场确实也有意思,经济规模相当巨大,但咨询市场却小的可怜。你说企业不需要,我觉得不是,你说企业真的期望咨询公司能帮他们力挽狂澜,我感觉也没有。但是这几年中国咨询市场的整体发展还是很快的,只是模式越搞越复杂,应该对你们来说也有些新机会…“
您说的不错,现在企业肯定不是不需要咨询,但可能觉得咨询公司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特别是咨询顾问的年轻化趋势,客户合作起来也觉得心理发慌。最终倒是考验客户和咨询公司合作的能力了,甚至客户是越来越需要自己有“咨询能力”。尝到咨询甜头的很多企业,还有互联网大厂们愿意招那么多咨询顾问去也是这个原因。但是当然他们可以高薪挖人,但是更多企业也想有“咨询顾问的能力”但是却付不起顾问的高薪,内部也没有办法培养。而且我相信很多人也希望有类似咨询顾问那样的综合专业能力,那样工作效率更高,工作品质更好,赚钱也会多,对自己的长期发展也很有利,为什么不呢?
我曾经仔细回顾过自己的顾问经历,其实咨询顾问的水平总体来讲还是靠自身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一点点打磨出来的。当然您也知道国际咨询公司的顾问培养体系还是非常健全的,包括我也曾经去公司的总部参加过多次咨询能力的培训,受益很多。当然除了专业能力,我觉得这里面还是缺了点顾问应该有的东西,外资公司也一样。如果大家都抱着干差不多就撤的心态,想服务好客户确实挺难的。
”什么东西呢?“
说实在的,顾问干的事情已经有很多人说比较虚了,但我这个还要再往上一点。我觉得缺的是专业精神,说白了就是做顾问对自己的专业水准和表现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这个事儿,我在刚入行的时候还因为编了些数被我老板骂过,那次应该算是印象深刻了,在他看来,所谓专业精神,就是坚持最高标准,尽最大努力,对客户、公司和自己负责,这个对我后来十多年的工作影响很大。
说实话,大家对咨询顾问的辛苦程度还是有目共睹的,不是有人也经常开玩笑说‘咨询民工’或者‘知识搬运工’嘛,不过我想如果一个顾问在精神层面没有任何追求的话,那这个工作就从天上掉到地下了,当然很多人都做不下去了…
”看来你是Consulting-holic不假!不过我同意你的观察,你刚刚问我做到现在在追求什么,其实对我来说现在可以退休,也可以不在一线奔波,但对于客户的影响、以及专业精神,这些是最早吸引我入行的东西,可以一直做下去,给企业能够带来持续的影响。越在挑战和困难的时刻,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反而越重要“
总算您也有认同我们的地方了,哈哈哈
”我完全没有不认同你们…毕竟认识这么多年了,我觉得你们也挺不容易的,希望你们能想清楚以后到底要干什么,并且能够持续,而不是光燃烧热情,消耗时间“
感谢。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内部讨论过好几次,考虑过很久了,也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和准备,我们准备推出自己针对咨询顾问和战略人士的教育项目——清流学苑,这可能是我们另一个异想天开的项目。但是前面提到的“咨询能力”是市场上现实存在的需求,而推广“专业精神”则是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就考虑能不能结合起来做。
而且现在无论是在行业里面,还是企业端,都对可以直接上手、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人士有很强的需求。而且我们对多家国际顶级咨询公司的顾问培养体系也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构建了一个中国版的“咨询能力”培养体系,希望可以赋能给更多想要进入咨询行业或者提升咨询能力的人,包括学生和在职人士。想来如果我们能召集到那么多战略大咖做战略人峰会,为什么不能组织一些业内资深人士来一起推动咨询顾问和战略管理人士的成长和发展呢?
”好,我明白了,你们的新项目是给咨询顾问当顾问,对吧(笑)。实话说咨询顾问普遍都自视甚高,怎么会愿意出钱来培训呢,而且这难道不是在说明他们自己能力不足吗?“
您说的对,咨询顾问是都很聪明,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学习,反而是更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才能应对客户日益复杂的需求。而在现实里除了那些国际顶级的咨询公司,其他公司的咨询顾问在项目之外学习成长的机会非常有限,主要都是靠自己,因为没有其他选择,更不要说广大的学生和商业人士了,有些可能想转行进咨询行业、有些可能就是想提升专业能力等等,都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不过,培养咨询能力比其他特定专项的技能要复杂很多,这是一个应用型的综合能力,所以门槛也高得多。而我们团队就是从原来各自公司的那套国际化的体系培养起来的,并且我们也对国际顶级咨询公司的顾问培养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在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搭建一个更完整、也接地气的体系去培养更多人呢?
”蛮符合你们慎思行风格的,我看你这就是要自找九九八十一难啊。听下来清流学苑好像是一个挺令人耳目一新的项目,但肯定也会有不少困难,前段时间的教培行业的风暴大家也都看到了。从商业角度来说,教育肯定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赚快钱的事情,不过这倒挺符合你们做事的格调…“
所以,说到底我觉得您还是关注咨询行业发展的,所以我这边也有个不情之请,就是如果我们能够把清流学苑办起来,也希望您能来支持我们一下,毕竟像您这么多年在这个行业,所获得的经验是别人难以想象的,如果您能来清流学苑,给一些真正喜欢咨询的后辈来讲讲,培养一些人才,我相信那肯定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这的确是一件好事,我会来考虑来参与一下,也期待清流学苑的推出!“
文章编辑 | 慎思君
个人微信 | hello_SSX